狗是如何患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

2022-07-01


狗是如何患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



1动物中性粒细胞的形态是什么

中性粒细胞是一种胞质内含有不明显或“中性”色彩的特殊颗粒的粒细胞系白细胞。灵长类(包括人类)中性粒细胞内的特殊颗粒染色较明显,而牛中性粒细胞胞质因其内含有大的三级颗粒故呈粉红色。中性粒细胞核深染致密,分3~5叶。在血涂片上,中性粒细胞略小于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2什么是“鼓槌小体”

鼓槌小体是个小而圆的核叶,通过一条细丝与中性粒细胞的核相连。正常情况下,可见于雌性动物少量的中性粒细胞内,代表失活的第二个X染色体。其结构与雌性动物上皮细胞内的巴氏小体相似。如果雄性动物大量中性粒细胞中出现鼓槌小体,表明染色体紊乱,如雄性花斑猫XXY综合征。

狗是如何患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


3中性粒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急性炎症时,血中中性粒细胞须进入组织并充当前线攻击细胞。炎症部位有趋化因子如白细胞介素-8(IL-8)和补体(C5a)的释放,从而使中性粒细胞聚集。其主要作用是吞噬和杀灭细菌。中性粒细胞采用一些方法攻击吞噬体中的细菌,包括形成氧自由基,例如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中性粒细胞中的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次氯酸。总之,这些氧自由基和其它氧化物损坏了靶细胞的脂质膜。此外,中性粒细胞也释放具有抗菌活性的蛋白,如防御素和溶菌酶。

4中性粒细胞生成过程是怎样的

骨髓产生的粒性白细胞和单核细胞起源于共同的干细胞。在干细胞因子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作用下,多能干细胞增殖分化为具有系特异性祖细胞,后者可分化为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祖细胞进一步分化出的前体细胞,即可见于骨髓涂片。早期粒性白细胞前体(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经历5次有丝分裂,并在分化为成熟的粒细胞的过程中,胞核形状发生改变(圆形—锯齿形—分叶),核染色质逐渐浓缩,细胞质内出现嗜天青颗粒或特殊颗粒。对于健康动物,一个成髓细胞在6d时间内通过复制形成16或32个成熟的分叶中性粒细胞。而在炎症期,为了增加向组织转移的中性粒细胞的数量,此成熟的时间被缩短。

5什么是集落刺激因子

集落刺激因子(CSF)是一簇糖蛋白,能刺激骨髓生成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CSF由炎症部位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包括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这些细胞因子可以阻止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前体的凋亡,而此凋亡机制是为了正常限制骨髓中成熟细胞的数量。由于CSF延长了前体的寿命,导致血液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增多。另外CSF还能增强成熟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功能活性。

6血液和骨髓中不同组分的中性粒细胞如何鉴别

a.循环池。血管内流动的血液中含有大量的分叶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象中的中性粒细胞来源于循环池。

b.边缘池。许多分叶中性粒细胞和毛细血管及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的内皮细胞紧密相连,时刻准备进入组织。这些中性粒细胞不在自由流动的血液中,故不在白细胞象中体现。循环池和边缘池的中性粒细胞数量大致相等,而猫例外,其边缘池所含中性粒细胞是循环池的3倍。

c.贮存池。贮存池由骨髓中不分裂的中性粒细胞组成,包括分叶的中性粒细胞,杆状中性粒细胞和晚幼粒细胞。这些前体细胞将继续分化为分叶中性粒细胞,能够满足犬数天的需求。贮存池是中性粒细胞最大的来源。

d.增殖池。增殖池由骨髓中积极分裂的中性粒细胞前体构成,包括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和中幼粒细胞。

7.骨髓和血液中的其他白细胞是否与中性粒细胞相似?是否也含有不同的组分

与中性粒细胞相似,血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也有循环池和边缘池。但这些细胞没有骨髓贮存池。淋巴细胞主要贮存于淋巴组织中,而非骨髓或血液中。

8什么是核左移

核左移表明血液中出现了中性粒细胞前体,通常表现为杆状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多,而晚幼粒细胞和早期前体较少见。当血池和骨髓贮存池中大量的分叶中性粒细胞迁移至炎症部位而耗尽时,就会发生核左移。这时,杆状中性粒细胞(和早期前体)未成熟就离开骨髓。虽然核左移通常是由细菌感染所致,但一些非感染性因素引发的炎症也会引起核左移,例如组织坏死和免疫介导性疾病。

9核左移分为哪几类

根据杆状中性粒细胞(或早期前体)浓度增加的白细胞象进行分类,可分为“再生性”和“退化性”核左移。如果分叶和杆状中性粒细胞同时增加表明为再生性核左移。这种变化相对有利,因为骨髓生成粒细胞的能力可以维持炎症期间较高浓度的分叶中性粒细胞。对于退化性核左移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一些人认为退化性核左移与再生性核左移正好相反,分叶中性粒细胞浓度在参考范围以内或以下,伴有杆状中性粒细胞(早期前体)增多。另一些人则认为退化性核左移指杆状中性粒细胞绝对浓度大于分叶中性粒细胞,这种情况很少见。尽管关于定义尚有争议,但退化性核左移显然比再生性核左移更让人担心。退化性核左移是由于粒细胞生成受抑制和/或炎症部位对中性粒细胞需求过度导致骨髓生成粒细胞的能力不足以维持正常的分叶中性粒细胞浓度。

10什么是成熟中性粒细胞增多症

成熟中性粒细胞增多的白细胞象包括分叶中性粒细胞浓度增加、无杆状中性粒细胞(或早期前体)。多种疾病都能观察到这种白细胞象,如果不了解中性粒细胞增多症的严重程度,这种发现并不具有特异性。成熟中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白细胞象可概括为缺乏核左移的中性粒细胞增多症。

11什么是核右移

核右移表现为核分叶过度的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可分5叶或更多。白细胞分类计数不包括核分叶过度的中性粒细胞,所以核右移不能像核左移那样进行定量。当中性粒细胞在血液中循环时间延长时,过度分叶的中性粒细胞便常会伴随衰老而出现。核右移最常发生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或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的动物(尤其是犬),因为糖皮质激素会抑制中性粒细胞从血管内迁移并延长它们的循环时间。由于中性粒细胞发育障碍引起的过度分叶较罕见,例如贵宾大红细胞症、巨型雪纳瑞VB12吸收不良、骨髓性白血病动物骨髓发育不良等。

12应激性白细胞象中,最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增多有何表现

应激性白细胞象中分叶中性粒细胞浓度尝尝增至参考范围上限的2~3倍。例如,使用内源性或外源性糖皮质激素,犬分叶中性粒细胞浓度可高达35000个/uL。许多伴有成熟中性粒细胞增多的炎性白细胞象与应激白细胞象类似,如果没有病史和临床检查将很难鉴别。

13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主要机制有哪些

a.炎症期间过量的中性粒细胞迁移到组织(急性细菌感染、败血症、坏死)

b.内毒素诱导的边缘化(循环池中的中性粒细胞向边缘池转移)

c.骨髓粒细胞生成减少

(1)病毒(猫白血病病毒、猫免疫缺陷病毒、细小病毒)

(2)骨髓内细胞浸润(骨髓抑制,如淋巴肉瘤、骨髓纤维变性、肉芽肿性疾病)

(3)毒素(犬雌激素和磺胺嘧啶中毒)

(4)遗传性(成年比利时坦比连犬、灰色柯利犬周期性造血)

d.中性粒细胞破坏增多(免疫介导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14为什么内毒素血症会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

内毒素的全身作用之一是通过激活粘附分子来增强血液中性粒细胞对内皮表面的粘附力,从而导致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重新分布,即从循环池转移至边缘池,并表现为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虽然边缘池内的中性粒细胞仍在血液中,但它们不会出现在白细胞象上,这种变化称为假性粒细胞减少症。后者只是一种急性、暂时性的变化,随后就会出现中性粒细胞增多,这是因为内毒素能促进骨髓贮存池释放中性粒细胞。

15为什么细小病毒感染会引起严重的白细胞减少

犬猫细小病毒的靶细胞为处于快速有丝分裂的细胞,包括造血前体细胞。由于中性粒细胞半衰期较短以及粒细胞生成障碍导致血液和骨髓中的中性粒细胞很快耗尽。此外,由于病毒侵害肠腺细胞造成绒毛状肠上皮坏死脱落,结果导致肠道吸收的内毒素增多,从而进一步加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细小病毒感染的典型血液学变化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但无血小板减少症或贫血

16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多有哪两种机制

a.血中中性粒细胞去边缘化或/和骨髓池释放

(1)糖皮质激素(给药,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

(2)肾上腺素(焦虑,体力消耗)

b粒细胞生成增多和骨髓贮存池释放

(1)炎性疾病:传染性(细菌、真菌、猫传腹);非传染性(免疫介导,坏死,溶血)

(2)副肿瘤(肿瘤产生CSFs)

(3)急性或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17哪些组织发生炎症不会出现炎性白细胞象

发生在膀胱、肠道、表皮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中性粒细胞性炎症通常不会引起白细胞象出现明显变化。因为这些部位缺乏炎性介质(如CSFs)或组织隔离保护。因此,在粒细胞生成和白细胞象上不会出现全身性炎性反应。
  • 本文分类:犬类疾病
  • 浏览次数:499 次浏览
  • 发布日期:2022-07-01 17:20:23
  • 本文链接:https://zh.petzuo.com/犬类疾病/狗是如何患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
  • 分享到:

    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吗?

    评论

    搜索